2008年11月1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如何兼得
我省的成功做法:严格执法加高效立法
本报记者 仇健  

  本报讯  2003年,我省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,如今,5年过去了,我省的生态建设情况如何呢?昨天,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得知:去年,我省COD(化学需氧量)减排4.89%,列全国第三;二氧化硫减排7.22%,列全国第四。在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一般的情况下,我省的生态环境状态达到了优秀。
  在这张优秀成绩表的背后,是我省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做的大量努力。
  为了整治污染源,省环保局专门出台了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规划,制定了环境污染整治企业搬迁转产关闭改造的扶持政策,推进和引导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污染治理。
  近三年来,全省共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610个,关停并转企业2419家,对705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清洁生产。
  在各项“狠招”的治理下,目前,全省造纸行业制浆生产线已全部关闭;印染行业普遍实行技术更新、中水回用和污水集中处理;味精行业已全面完成污染整治,实现了全行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标排放;水泥行业已全面实现了产业升级,697座机立窑被拆除,大幅减少了粉尘排放量;电力行业里,25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被关停,12.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除拟关停外均已完成或开展了脱硫设施建设。
  与此同时,2004年以来,我省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4039件,罚没款总额连年增加,每年都位居全国第一。
  除了严格执法,相关立法的及时跟进在建设生态省的过程中也功不可没。生态省建设的这5年,是我省环保立法进程最快,出台法规、规章最多的时期。
  从《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》到《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》,到《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》,再到《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》,先后15部地方性法规、规章的出台,不仅完善了环境保护管理体制、细化了环保执法手段、增强了环保执法刚性,更使地方环保执法权限实现了重大突破。
  和这些法规、规章相配套,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《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若干意见》等20多个综合性文件,省有关部门和市县更是相应出台了大量的综合性和专项性政策文件。
  这些文件涵盖了发展循环经济、完善生态补偿、加强污染减排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、重点监管区整治、工业新增污染控制、污染整治企业结构调整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。
  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省环保局副局长方敏表示,这一系列法规、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为环境污染整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有效地保障了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,确保了生态环保工作的持续推进。今后,我省仍将在法律的框架下,为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扫除污秽。